2021年,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
在(zai)“人類(lei)向(xiang)何處(chu)去(qu)”的歷史十字路(lu)口,中國(guo)也面臨追(zhui)求現代化過(guo)程中遭遇的各(ge)種難題(ti)。
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tan)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tan)中(zhong)和——這(zhe)是黨中(zhong)央經過深思熟(shu)慮作出的重(zhong)大(da)戰略(lve)決策,事關中(zhong)華民族(zu)永續發(fa)展(zhan)和構建人類命運(yun)共同體,是進入新發(fa)展(zhan)階段(duan)的中(zhong)國推動(dong)“高質量發(fa)展(zhan)”的主(zhu)動(dong)求變(bian)、應變(bian)。
中國(guo),該如何打贏這場硬(ying)仗(zhang)?
迎接大考:“解綁”化石能源依賴
從空中俯瞰中國版圖,近20年(nian)來,新(xin)增(zeng)(zeng)植被覆蓋面積約占全球(qiu)新(xin)增(zeng)(zeng)總量的25%,居全球(qiu)首(shou)位(wei)。但仍(reng)有大(da)片黃色區(qu)域(yu),沙化(hua)、荒漠化(hua)等問(wen)題仍(reng)不可忽(hu)視。
氣(qi)候(hou)變化、生(sheng)物多樣性喪失(shi)、荒漠化加劇、極端氣(qi)候(hou)事件頻發,給人類生(sheng)存和發展帶來嚴(yan)峻(jun)挑戰。追溯源(yuan)頭,與(yu)碳排(pai)放有著千絲(si)萬縷(lv)的關(guan)系(xi)。
國際公認,目前全球二氧化(hua)碳(tan)等溫室氣體(ti)排放,80%以(yi)上來自于化(hua)石(shi)能源(yuan)使用。如何“解(jie)綁”化(hua)石(shi)能源(yuan)依賴,盡早實現碳(tan)達峰、碳(tan)中和目標,關乎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
根據承諾(nuo),中(zhong)國將力爭2030年(nian)前(qian)(qian)實(shi)現二(er)(er)氧(yang)化碳(tan)排放(fang)達到峰值不(bu)再增長,2060年(nian)前(qian)(qian)通過植(zhi)樹造林、碳(tan)捕集和(he)封存利用等(deng)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二(er)(er)氧(yang)化碳(tan)排放(fang)。
這是(shi)中國(guo)基于推(tui)動構建(jian)人(ren)類命(ming)運共同體的責任(ren)擔(dan)當和實(shi)現可(ke)持續(xu)發展的內在(zai)要求作出的重大(da)戰略決(jue)策。
近年來(lai),我國積極實施應對(dui)氣候變化戰略,有效扭轉二(er)氧化碳(tan)排放快速(su)增長局面(mian)。截至2019年底(di),碳(tan)排放強度(du)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cheng)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目標。
按照歐盟本世紀中葉(xie)實(shi)(shi)現碳中和目標,其碳達(da)峰至碳中和歷經至少60年(nian),而我國承諾實(shi)(shi)現從碳達(da)峰到碳中和僅有30年(nian),遠遠短于發達(da)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付出艱苦(ku)努力。
“這是人(ren)類從工業文明(ming)時(shi)代走向生態文明(ming)時(shi)代的大考,中(zhong)國不能落伍,歷(li)史要我們考出(chu)好成(cheng)績。”國家能源咨(zi)詢(xun)專(zhuan)家委員會副(fu)主(zhu)任、中(zhong)國工程院院士杜(du)祥琬(wan)說。
系統治理:逐步明確“路線圖”
寧夏(xia),茫茫戈壁,排列整齊的光伏板一眼(yan)望不到頭。
全球(qiu)最(zui)大(da)的電解(jie)水(shui)制(zhi)氫項(xiang)目——寶豐能源實施(shi)的國(guo)家(jia)級太陽能電解(jie)水(shui)制(zhi)氫綜合示范項(xiang)目,日(ri)前在(zai)此(ci)正(zheng)式投產。
寶豐能源實施的全球最大的太陽能電解水制氫項目,日前在寧夏投產(圖片由采訪者提供)
通過(guo)太陽(yang)能(neng)(neng)生(sheng)(sheng)產(chan)綠(lv)色電能(neng)(neng),用綠(lv)色電能(neng)(neng)作(zuo)(zuo)為(wei)(wei)動力(li),通過(guo)電解水(shui)制取出(chu)“綠(lv)氫”和“綠(lv)氧”,再用“綠(lv)氫”替代(dai)煤作(zuo)(zuo)為(wei)(wei)原料(liao)、“綠(lv)氧”替代(dai)煤作(zuo)(zuo)為(wei)(wei)燃料(liao),直供化工系統生(sheng)(sheng)產(chan)聚乙(yi)烯、聚丙烯等上百種高端化工產(chan)品,這里形成了(le)一條完整的碳(tan)中(zhong)和產(chan)業(ye)鏈條。
履行碳達峰、碳中和承諾,一方(fang)(fang)面(mian)需(xu)(xu)要(yao)強有力的頂層設計(ji)和戰略(lve)引(yin)領,一方(fang)(fang)面(mian)需(xu)(xu)要(yao)社會各方(fang)(fang)攜手,在實踐中不斷探(tan)索總結,逐步明確“路線圖”。
“2021年是我(wo)國走向碳中和(he)的元年。”20日在北(bei)京舉行(xing)的應對氣(qi)候變化“碳中和(he)3060”論壇上,中國氣(qi)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在書面致辭中說。
今年以來,在北京密集(ji)舉行了多個高端(duan)論壇,與會者涵蓋(gai)政府決策部門、頂尖研究機(ji)構(gou)、知(zhi)名企業和國際組(zu)織,主題(ti)都是一(yi)個:碳達(da)峰、碳中和。
“自下而上的(de)行動,也需要配套跟上。”清華大(da)學(xue)氣候(hou)變化與可持續發展(zhan)研究(jiu)院(yuan)常務副院(yuan)長李(li)政說(shuo)。
一系列(lie)政策與行(xing)動,正在呈現出全方位、多層次的局面:
國(guo)家將碳(tan)達峰、碳(tan)中和(he)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bu)局(ju),正在制定(ding)碳(tan)達峰行(xing)(xing)動計(ji)劃,廣泛深入開展碳(tan)達峰行(xing)(xing)動,支持有(you)條件的(de)地方和(he)重(zhong)點行(xing)(xing)業(ye)、重(zhong)點企業(ye)率先(xian)達峰;
將嚴控煤電項(xiang)目,“十四五”時期(qi)嚴控煤炭消費增(zeng)長、“十五五”時期(qi)逐步減(jian)少(shao);
社(she)會各方一起(qi)積極探索實現(xian)碳達峰、碳中和的政策與技(ji)術(shu)途徑,展現(xian)出上下同心(xin)、全(quan)民應對氣候變化(hua)的堅定決心(xin);
將(jiang)啟動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
……
“有一句話俗話,‘船(chuan)小好調頭’,中國是(shi)有14億人口的(de)大國,這種轉變必定需(xu)要(yao)非常大的(de)動力,需(xu)要(yao)多行業(ye)、各地區的(de)協調統籌。”國家(jia)氣候變化專家(jia)委(wei)員(yuan)會主任(ren)劉燕(yan)華說。
光伏板下種枸杞,將光伏發電、生態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圖片由采訪者提供)
科技先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根據國際(ji)能源(yuan)署公布的數據,由于新冠(guan)肺炎疫情(qing),2020年(nian)全球能源(yuan)需求、交通運輸(shu)總量(liang)縮(suo)減,才帶來全球碳排放量(liang)下降(jiang)約5%。
碳排(pai)放(fang)下(xia)降(jiang)之難(nan),不言而(er)喻。權威(wei)人(ren)士指出(chu),國際社(she)會(hui)要以(yi)前所(suo)未有的雄心和行(xing)動,勇于(yu)擔當,勠力同(tong)心,共(gong)同(tong)構建人(ren)與自然生(sheng)命共(gong)同(tong)體(ti)。
當前,我們面(mian)臨的(de)挑(tiao)戰有多(duo)大?
工(gong)業化進程較晚(wan),經(jing)濟社會發展對能源(yuan)的需求仍在不斷增加,用新能源(yuan)替(ti)代化石(shi)能源(yuan)的困難程度很大;
傳統制(zhi)造產業需要(yao)大規(gui)模調整(zheng),過程近似于脫(tuo)胎換(huan)骨;
西部(bu)地(di)區(qu)經濟基礎相對滯后,很(hen)難與東部(bu)地(di)區(qu)同步(bu)……
一邊是碳達峰、碳中(zhong)和(he),一邊是經(jing)濟社會(hui)持續發展,如何齊(qi)頭并進?
“科(ke)(ke)技是(shi)保障二者同(tong)時實現(xian)的(de)關鍵。”科(ke)(ke)技部負責人表示,碳達峰、碳中(zhong)和將帶來一場由科(ke)(ke)技革命引起的(de)經(jing)濟社(she)會環(huan)境的(de)重大變革,其意義不亞于歷史上的(de)三次工業革命,如何抓(zhua)住機(ji)遇(yu),需(xu)要(yao)向(xiang)科(ke)(ke)學要(yao)答案、要(yao)方法(fa)。
仲春,北京(jing)香山。在(zai)國(guo)內知名的前沿學術(shu)論壇——香山科學會議(yi),上百名頂尖科學家聚焦“碳中(zhong)和科技創新(xin)路徑(jing)選擇”主(zhu)題展開深入研討(tao)。
科技部日(ri)前組織召(zhao)開“碳(tan)中(zhong)和科技創新(xin)路徑選擇”香山(shan)科學會議(圖片(pian)由采(cai)訪者提供)
“能源減碳(tan)”與“藍(lan)天保衛戰(zhan)”協同推進(jin)(jin),深挖(wa)節能提效的潛力,加快推進(jin)(jin)電(dian)力行業(ye)、交(jiao)通行業(ye)和工業(ye)減排,大(da)力推動建筑電(dian)氣(qi)化,發(fa)展碳(tan)匯(hui)并鼓勵二氧化碳(tan)捕集(ji)、利用和封存等技術(shu);將碳(tan)交(jiao)易(yi)、氣(qi)候投融資、能源轉型基金、碳(tan)中和促進(jin)(jin)法作為引導碳(tan)減排的政(zheng)策工具(ju)……
與會專家(jia)形成共識(shi):碳(tan)(tan)達峰、碳(tan)(tan)中和(he)不僅是能源問(wen)(wen)題(ti),也是經濟問(wen)(wen)題(ti)和(he)社會問(wen)(wen)題(ti),需要科技、法律、制度、金(jin)融(rong)、安(an)全等多(duo)方面(mian)的改革與創(chuang)新。
“這是一場社(she)會系統(tong)性變革(ge),要順應當代科技革(ge)命和產業(ye)變革(ge)大(da)方向,大(da)力(li)推進經(jing)濟、能(neng)源、產業(ye)結構轉型升(sheng)級,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jing)濟社(she)會可(ke)持續發展的支撐。”科技部負責(ze)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