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PPLAZA光熱發電網訊:作為唯一可同時實現友好并網與有效調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近日有新研究表明,光熱發電技術將在全社會“脫碳”經濟中進一步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它不僅自身“減排”,更能夠與氨基酸共同發力,實現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儲存。
美國能源部橡(xiang)樹嶺(ling)國家(jia)實驗室(ORNL)的研究人員發(fa)現,從空氣或煙氣中捕獲二氧化碳后(hou),可采(cai)用新型氨(an)基(ji)酸(suan)類化學物質(zhi)將其進行“轉(zhuan)移(yi)”。隨后(hou),在(zai)槽(cao)式(shi)太(tai)陽(yang)能集熱器提供(gong)的120攝氏度(du)的溫況(kuang)下加熱,CO2與胍化合物可共同結(jie)晶為碳酸(suan)鹽形式(shi)。通過這種(zhong)方式(shi),CO2得(de)以實現永久性地(di)儲存。
ORNL新發(fa)布的(de)(de)相(xiang)關論文指(zhi)出,在上述過程中(zhong),通過液相(xiang)吸附(fu)實現(xian)了對空氣中(zhong)二氧化(hua)碳的(de)(de)捕獲,并利(li)用聚光(guang)太陽能(neng)提供的(de)(de)熱能(neng)實現(xian)了結晶體對二氧化(hua)碳的(de)(de)封存。
論文主要作者Radu Custelcean表示,為了(le)提高CO2吸(xi)收(shou)率,需增加含有胍化(hua)合物(wu)的(de)水與空(kong)氣(qi)的(de)接觸面積,他們引入了(le)氨基酸(suan)配加濕(shi)罐的(de)解決方案(an)。商業用(yong)氨基酸(suan)在加濕(shi)罐中溶解之后(hou),與空(kong)氣(qi)接觸面加大(da),CO2的(de)吸(xi)收(shou)率提高,隨后(hou)利用(yong)胍化(hua)合物(wu)與CO2結合變成晶體(ti)。晶體(ti)“晶解”后(hou),胍化(hua)合物(wu)可重新(xin)逸(yi)出(chu),得以(yi)循(xun)環利用(yong)。
Custelcean補充(chong)表(biao)示(shi),即便“結(jie)晶”過程只需(xu)要(yao)(yao)120℃的溫度條件,但要(yao)(yao)封存1公斤二氧(yang)化碳仍需(xu)消耗5000~6000千焦能量。在(zai)整個操作過程中,不需(xu)要(yao)(yao)提供完整的光熱(re)發電裝置,僅需(xu)槽(cao)式集熱(re)器模塊(kuai)即可完成(cheng)。
目前,該(gai)技(ji)術(shu)剛(gang)剛(gang)脫離試驗階段,瑞士Climeworks是為數不多的致力于將其商(shang)(shang)業化推廣的公司(si)之一。 去年底,該(gai)公司(si)宣布已經研(yan)發出(chu)世界首個實現商(shang)(shang)業化的大氣二氧化碳(tan)捕捉設備。
注:因本文技術性較強,編譯可能存在紕漏,感興趣的讀者請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