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dian)視臺科教(jiao)頻道CCTV10,特(te)別節目《2023新(xin)科技》,1月(yue)1日(周一)11:46播出(chu)節目《槽(cao)式光熱發(fa)(fa)電(dian)站》,聚焦報(bao)道巴彥(yan)淖爾(er)烏拉(la)特(te)中旗100MW/10h儲能槽(cao)式光熱發(fa)(fa)電(dian)項(xiang)目。一起來看看吧(ba)!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位于內蒙古高原西部,年平均日照時數3000多小時,年平均太陽輻射總量6000多兆焦每平方米,是光熱發電(dian)的理想之(zhi)地。
在這里,有目前國內單體裝機規模最大、儲能時間最長的烏拉特中旗100兆瓦/10小時儲能槽式(shi)光熱發電站。在(zai)戈壁灘上的發電站,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這座發電站占地面積約7300畝,其中集熱回(hui)路數(shu)量(liang)達352條。行行排(pai)列如同(tong)軍團列陣,從高空俯瞰好像(xiang)荒漠中的一片藍海(hai)。那么(me)這片藍海(hai)是如何為千家萬戶提供電能的呢?
槽式光熱(re)(re)發電(dian)站分為集(ji)(ji)(ji)熱(re)(re)區、儲熱(re)(re)區、發電(dian)區三大部分。集(ji)(ji)(ji)熱(re)(re)單元通過串聯(lian)方式連接(jie)起(qi)來,形成600米的線性集(ji)(ji)(ji)熱(re)(re)器回(hui)路,上百(bai)個相(xiang)同的集(ji)(ji)(ji)熱(re)(re)器回(hui)路并聯(lian)起(qi)來組成集(ji)(ji)(ji)熱(re)(re)場。
槽式光熱作為全球光熱的主流(liu)技術路線(xian),集發(fa)(fa)電與儲能(neng)(neng)為一體(ti),解決(jue)了普(pu)通(tong)光伏發(fa)(fa)電轉(zhuan)換效率低的問題,運行更加穩定,同時也整體(ti)減少了能(neng)(neng)源損耗(hao),有(you)效提高了光的利用率。
烏拉特中旗槽式光熱發電站連續12個月累計發電量超過3.3億千瓦時,以每個家庭平均每天用電量十千瓦時為例,這樣一座發電站大約可以供超過9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而且每年還可以節約標煤約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5萬噸,相當于造林約7500畝。
槽式光熱電站除了為電力系統提供基礎復核和調峰復核,還利用集熱回路間隔,種植沙蔥、紫花苜蓿等經濟作物,使用自動化清潔車清洗反射鏡時,清洗鏡場的水下滲到地表,反射鏡高效攔截陽光,有效降低地表蒸發量,為作物生長提供保障,改善生態,并且通過“牧光互補”的(de)方式,確保了草場(chang)功能的(de)有效發揮。
巴彥(yan)淖(nao)爾烏拉特中(zhong)旗100MW/10h儲能(neng)(neng)槽式光(guang)熱發電項目,在荒漠戈壁之上奏(zou)響(xiang)(xiang)光(guang)與熱的(de)新能(neng)(neng)源(yuan)“交響(xiang)(xiang)”,通過輸電網絡送(song)往全國各地,點亮萬家(jia)燈火,也傳遞著綠色發展的(de)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