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Mirosalv Dolejsi | 來源:CSPPLAZA光熱發電網 | 0評論 | 6563查看 | 2015-09-28 18:46:00
CSPPLAZA光熱發電網報道:SolEngCo是一(yi)家擁(yong)有25年(nian)(nian)清潔能(neng)(neng)源行(xing)業經(jing)(jing)驗的(de)德國太陽能(neng)(neng)工程咨詢公司,在光熱(re)(re)發電行(xing)業,其創始人曾參與西班牙經(jing)(jing)典的(de)Andasol槽(cao)式(shi)電站(zhan)的(de)開發,作為(wei)該項目的(de)獨立技術咨詢方(當時SolEngCo公司副總經(jing)(jing)理Mirosalv Dolejsi供職(zhi)于Fichtner公司),Mirosalv Dolejsi在今年(nian)(nian)6月份舉(ju)辦的(de)CSPPLAZA2015年(nian)(nian)會上(shang)作了“西班牙經(jing)(jing)典槽(cao)式(shi)光熱(re)(re)電站(zhan)的(de)開發經(jing)(jing)驗分享”的(de)主題演講,日前,Mirosalv Dolejsi又特別為(wei)CSPPLAZA的(de)讀者(zhe)撰稿,談了他對CSP電站(zhan)的(de)性能(neng)(neng)檢測和(he)仿真模擬方面的(de)一(yi)些看法。
以下為中譯版,請以英文原文(點此鏈接見)為準。
在中國,項目開發商和EPC總承包商在項目建設的過程中需要用到性能&仿真模擬軟件來指導電站的性能檢測,保障項目開發工作的順利進行。這種仿真模擬軟件不僅是測算CSP電站性能的可靠工具,也可作為EPC合同條款定立的依據。

圖:Mirosalv Dolejsi在CSPPLAZA2015年(nian)會上發表演(yan)講
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諸如SOLERGY, Ebsilon?Professional, Thermoflow (Thermoflex)等商業仿真軟件有很多,卻未獲得業內知名企業的應用,如西班牙阿本戈太陽能、西班牙ACS Cobra、德國槽式集熱器廠商Flagsol、美國BrightSource、西班牙光熱發電工程公司Aries、德國工程公司SolEngCo等業內知名工程公司或EPC總承包商使用的都是其內部自主研發的仿真模擬軟件。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結果呢?
在下文為大家做解答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早在20世紀80年代,全球運行的CSP電站已有6個。而直到今天,全球處于運行狀態的CSP電站大大小小加起來也不過100多個,總發電功率僅僅4GW多,還有一批項目處于開發中或者停滯狀態。
成熟的性能檢測標準尚未誕生
為了給CSP電站設置專門的性能檢測標準,2009年,ASME( 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開始致力于這方面的研究。ASME副主席Pastorik先生在2009年于舊金山召開的“2009年ASME能源可持續會議”上也曾為此呼吁。與會者是來自太陽能領域各部門的業內人士,他們就“創立一套檢測標準是否有意義?”這一主題進行了激辯。討論的結果是準備研發一套名為ASME (PTC) 52的性能檢測標準。
PTC 52的開發計劃配備電站標準化性能檢測與分析功能,以輔助工程師和運維人員對電站關鍵部件進行評估,從而高效、精準地制定相應的改進與優化方案。
然而不太理想的是,到現在為止6年過去了,ASME PTC 52依然未能誕生。
不過讓人欣慰的是,最新進度表明ASME委員會正在對PTC 52文件進行審閱。ASME委員會希望在2016年上半年完成初審,2017年正式發布PTC 52文件。
2011年,NREL(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詳細闡述了“公共規模級槽式電站及其它太陽能熱發電系統驗收性能檢測指南”這一概念,并宣布最新版的名為"系統咨詢模型“的仿真模擬軟件,也就是我們比較熟知的SAM軟件公開發布。SAM軟件用于模擬計算電站的性能和評估融項目資模式以促進決策進程,可再生能源行業人士均可免費獲得授權使用。
另一個計劃是Solar PACES的Task I。該計劃有兩個基本的子任務:開發CSP系統的驗收檢測程序與檢測標準;開發CSP系統仿真的實踐指南。2010年,該(gai)計劃獲得(de)SolarPACES的資助金,從此開啟上述(shu)工作。
雖然桑迪亞國(guo)家實驗室也為特定的(de)CSP技(ji)術(如塔式系(xi)統、線性菲涅爾系(xi)統和碟式/發(fa)電機系(xi)統)開發(fa)了(le)一些軟件(jian)和檢(jian)測標準(zhun)(zhun),但到目(mu)前為止,CSP行業內尚(shang)未建立(li)起一套標準(zhun)(zhun)的(de)驗收檢(jian)測程序,未設立(li)CSP系(xi)統標準(zhun)(zhun),沒有模塊化(hua)的(de)CSP系(xi)統指南。
其原因在于:CSP技術正處于迅速發展和成熟階段,行業對CSP電站的運營經驗不如對傳統發電技術和核電技術那樣豐富,因此難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檢測標準。人們對CSP電站系統的概念認知不同。除了西班牙,其它地方的CSP電站在其預可研階段與其建成后的差異相較之下略大。
錄入軟件內部的其它模塊化元素與檢測元素(如部件技術參數、變量參數和測量模式等)也在不斷更新。先進材料(如耐高溫吸熱涂層)和可以提高工作穩度的介質(如熔鹽混合物、合成油、液態金屬等),以及光場控制系統、DCS系統、O&M控制系統也處于不斷優化的狀態,其性能不斷提升,成本逐步下降。對太陽能組件和系統的壽命與耐久性方面的研究尚無定論,研發工作正在進行中。
事實上,只要CSP技術沒有達到技術經濟的最優化,基本上就無法設立通用的性能檢測標準。
如何應對當無通用性能檢測標準的現狀?
在有些情況下,銀行和投資者會要求使用SAM進行項目貸款的可行性研究。但對于EPC總承包商而言,SAM卻難以滿足電站性能建模的需求。因此我們建議CSP項目開發商在項目開發過程中與專業的咨詢機構(至少有兩個成功投運的CSP項目參與經驗)合作,從而保障項目順利進展。有了專業咨詢人士的支持,業主能自主定義性能檢測條件,EPC總承包商可以基于這一條件進行性能模型和檢測程序操作。
最后再強調一點,性能檢測模型、檢測程序和保證參數值三者都是EPC合同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