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報 | 0評論 | 4876查看 | 2015-07-15 10:42:00
7月6日,國家發改委、能(neng)(neng)源局印發了(le)《關(guan)于促(cu)進智(zhi)能(neng)(neng)電(dian)網(wang)發展(zhan)的指導意(yi)見(jian)》,明確(que)了(le)發展(zhan)智(zhi)能(neng)(neng)電(dian)網(wang)的重要意(yi)義,即進一步提(ti)高電(dian)網(wang)接納(na)和優(you)化(hua)(hua)配(pei)(pei)置多種能(neng)(neng)源的能(neng)(neng)力,實(shi)現能(neng)(neng)源生產和消費的綜合調配(pei)(pei),全(quan)(quan)面構建(jian)(jian)安全(quan)(quan)、高效、清(qing)潔的現代能(neng)(neng)源保障(zhang)體(ti)系,支(zhi)撐新(xin)型工業化(hua)(hua)和新(xin)型城鎮(zhen)化(hua)(hua)建(jian)(jian)設,實(shi)現我國能(neng)(neng)源科技和裝(zhuang)備水平的全(quan)(quan)面提(ti)升。
《意見》中提出了智能電網的發展總目標: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滿足電源開發和用戶需求,全面支撐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電網裝備體系。此外,《意見》還為智能電網的各項功能分別提出了發展目標:
一是實現清潔能源的充分消納。構建安全高效的遠距離輸電網和可靠靈活的主動配電網,實現水能、風能、太陽能等各種清潔能源的充分利用;加快微電網建設,推動分布式光伏、微燃機及余熱余壓等多種分布式電源的廣泛接入和有效互動,實現能源資源優化配置和能源結構調整。
二是提升輸配電網絡的柔性控制能力。提高交直流混聯電網智能調控、經濟運行、安全防御能力,示范應用大規模儲能系統及柔性直流輸電工程,顯著增強電網在高比例清潔能源及多元負荷接入條件下的運行安全性、控制靈活性、調控精確性、供電穩定性,有效抵御各類嚴重故障,供電可靠率處于全球先進水平。
三是滿足并引導用戶多元化負荷需求。建立并推廣供需互動用電系統,實施需求側管理,引導用戶能源消費新觀念,實現電力節約和移峰填谷;適應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儲能等多元化負荷接入需求,打造清潔、安全、便捷、有序的互動用電服務平臺。
針對智能電網的電源側、輸配電側、需求側等各個環節,《意見》共提出了十項任務,分別對其進行指導與規范。《意見》要求建立健全網源協調發展和運營機制,全面提升電源側智能化水平;增強服務和技術支撐,積極接納新能源;加強能源互聯,促進多種能源優化互補;構建安全高效的信息通信支撐平臺;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確保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強化電力需求側管理,引導和服務用戶互動;推動多領域電能替代,有效落實節能減排;滿足多元化民生用電,支撐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關鍵技術裝備研發應用,促進上下游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標準體系,加快智能電網標準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