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要推動以二氧化碳為主的溫室氣體減排。我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那么,當前最需解決的問題在哪?就此,新華社記者采訪了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
“2030年前實現(xian)二氧(yang)化碳排(pai)放達峰(feng),‘十(shi)四五(wu)’期間非常關鍵。”何建坤說(shuo)。
他提(ti)出(chu),首先(xian)要調(diao)整和(he)(he)優化產業結(jie)(jie)構。通過發展數字(zi)產業、高(gao)新技術(shu)產業和(he)(he)現代(dai)服務業,控制煤電、鋼鐵、水泥(ni)、石化、化工等高(gao)耗能產業的擴張,推進產業結(jie)(jie)構調(diao)整和(he)(he)升級,使單位GDP能耗快速下降,控制能源消(xiao)費總量增長。
推動碳減排,我國以化石能(neng)源為(wei)主(zhu)的(de)能(neng)源結構轉型勢在必行。何建坤強調,“十(shi)四(si)五(wu)”期間,要嚴格(ge)控制(zhi)煤炭消費量的(de)反彈,最好能(neng)夠實(shi)現煤炭消費零增長,到(dao)“十(shi)四(si)五(wu)”末實(shi)現煤炭消費穩定達峰并開始持續下降。同時,我國要大力發展新(xin)能(neng)源和(he)可再生能(neng)源。
“到2030年前,經(jing)濟發展新增加的(de)能源需求,基本要由新增的(de)非化(hua)石能源來滿足,化(hua)石能源消費總(zong)體上不再增加。”他說(shuo)。
此外,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盡(jin)早達峰,何建(jian)坤(kun)還建(jian)議(yi),加快(kuai)建(jian)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chang),完善能源消(xiao)費(fei)強(qiang)度和總量的雙控制(zhi)度。同時,要(yao)繼(ji)續打好污(wu)染防治攻堅戰(zhan),實現減污(wu)降(jiang)碳協同效應。他表示,疫(yi)情影響下(xia),目前(qian)一些地方為恢復經(jing)濟,擴充傳統(tong)的鋼鐵(tie)、水泥、煤電(dian)等高(gao)耗能產能的沖動明顯,煤炭等化石能源需求呈(cheng)反彈趨勢。各(ge)地一定(ding)要(yao)抓(zhua)住新的經(jing)濟增長點,避(bi)免(mian)“走(zou)老路(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