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彭博新能源財經 | 0評論 | 3925查看 | 2017-08-16 13:48:41
2016年,在全球(qiu)清(qing)(qing)潔能(neng)源發電(dian)(dian)投(tou)資(zi)總體下(xia)降的(de)大(da)背景之下(xia),開發銀(yin)(yin)行對清(qing)(qing)潔能(neng)源發電(dian)(dian)項目(mu)的(de)投(tou)資(zi)依舊保持堅挺。去年,八大(da)開發銀(yin)(yin)行共投(tou)資(zi)550億美元用于(yu)可(ke)再生(sheng)能(neng)源發電(dian)(dian)與提高能(neng)效項目(mu)的(de)發展。目(mu)前為止,德(de)國復興信貸銀(yin)(yin)行(KfW)是發放貸款(kuan)最多(duo)的(de)開發銀(yin)(yin)行,其(qi)2016年的(de)貸款(kuan)額較2015年略微(wei)有所上漲(zhang)。相比之下(xia),巴西國家開發銀(yin)(yin)行(BNDES)的(de)貸款(kuan)則(ze)出現大(da)幅下(xia)降。
2016年,德國復興信貸銀行的清潔能源和能源效率投資仍超過全球其他銀行,位居榜首,歐洲投資銀行和世界銀行集團則分別名列第二、第三名。
投資趨勢:成本下降意味著單位發電容量所需的建設投資將逐年下降,但這也會讓可再生能源相較化石燃料更具競爭力。這一現象意味著出借人可以用同樣的資金,建設更多的發電容量。與此同時,通貨緊縮心理可能會延遲一些項目的開發,成本下滑意味著“慢行”情緒將開始出現在印度等新興市場,人們開始會想:為什么不等到明年成本更低時,再開始建設光伏容量呢?
綠色債券已經成為這些銀行籌集資金的重要工具,但同時也是一種投資渠道。德國復興信貸銀行就在發行綠色債券的同時也進行綠色債券的購入;歐洲投資銀行早在2007年即發行了首支所謂的“氣候意識債券(Climate Awareness Bond)”;巴西開發銀行也在2017年5月發行了價值10億美元的綠色債券(2024年到期,年利率4.8%)。
值得說明的是,部分開發銀行并未公布自身的清潔能源投資數據,即使一些已經公布數據的銀行,也可能對清潔能源投資有不同的定義,因此我們無法直接對比這些銀行的可再生能源投資規模。本研究報告主要基于各銀行提供的數據,但也存在一部分無法排除的重復計算:例如,德國復興信貸銀行曾向印度可再生能源發展署(IREDA)出借資金,而IREDA也將作為一家獨立的清潔能源投資方出現在我們的分析中。